奧林巴斯顯微鏡可供醫療衛生單位、高等院校、研究所用于微生物、細胞、細菌、組織培養、懸浮體、沉淀物等的觀察,可連續觀察細胞、細菌等在培養液中繁殖分裂的過程等。用戶想要了解奧林巴斯顯微鏡的原理,必須首先對光的性質、透鏡特性以及成像原理等與顯微鏡有密切關系的光學基本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說說。
光是電磁輻射的一種形式,是整個電磁波譜組成部分。各種電磁波在相同的介質中以相等的速度傳播,一個在真空中這種傳播速度約等于3 x10“公里/小時,它們之間的差別只是波長和頻率不同。
奧林巴斯顯微鏡一開始是同可見光的使用相聯系的,可見光就是人的視覺所能感受的光的部分,光的波長大約從380nm到760nm,根據波長從長到短依次分為紅、橙、黃、綠、靛、藍、紫。光的波長愈短,能量愈大,反之波長愈長,能量愈小。在光學頻率范圍內還包括看不見的紫外光(波長120^-380nm)和紅外光(波長760^-10,000nm),現在紫外光和紅外光也己用于顯微鏡觀察,并隨之出現了特殊的紫外光奧林巴斯顯微鏡和紅外奧林巴斯光顯微鏡,不僅如此,就連波長短到幾個入或更小的X一射線也用于顯微術及其照相術中,盡管如此,能夠用于光學顯微鏡的僅僅是電磁波譜中一個很小的部分。
根據經典幾何光學理論,光被認為象射線一樣是直線傳播的,當一束光通過一個透鏡時所發生的現象*可以用幾何圖形來恰當地加以說明。光進入物體后一部分被物體所吸收,吸收本身是一種高度特異性的現象,就是說一定能量的光子輻射,只能被一定結構的分子所吸收。正是由于物體結構上的吸收差異,我們才能在奧林巴斯顯微鏡下看到物體的結構。透過物體的另一部分光線,當遇到密度不同的介質時,射出的方向會發生偏轉,這稱之為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取決于光在兩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之比,同時也隨波長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當一束由不同波長的光所組成的多色光通過棱鏡時,可以顯示出組成它的光譜,這種現象稱為色散。
然而在接近光的波長水平來研究光學現象時,幾何光學就無法解釋所發生的現象,光就必須*當做一種波動現象來加以對待,光的衍射和干涉現象就是波動光學較明顯的例證。光的衍射是指光波能繞過障礙物而繼續向前傳播的現象,當一束平行光線通過一個窄縫時并不在窄縫的后面產生一條直線,這種現象是人所共知的。當把一個光柵放在物臺上,嚴格地聚焦并關閉孔徑光闌,然后移出目鏡進行觀察,這時就會看到在奧林巴斯顯微鏡孔徑光闌明亮的像左右,會出現一系列逐漸變暗的次級像彩色環,當把光柵從光路中移出時次級像就消失了,而只保留中間明亮的像,這個中間的像是根據幾何光學產生的,而次級像彩色環則是光的衍射和干涉的結果。